生物製劑降低皮膚藥物過敏死亡率
過去治療嚴重皮膚藥物過敏反應最常使用的是全身性類固醇,但改善效果有限且有讓病情惡化的風險。長庚醫療團隊 27日發表最新研究,利用 anti-TNF-α生物製劑可顯著降低藥物嚴重過敏一半的死亡率,也能大幅降低腸胃道出血的嚴重副作用。
依據台灣藥害救濟基金會統計,每年約有近百例嚴重皮膚藥物過敏的病患,並有近千萬的藥害救濟補助是給付於這類病人。
林口長庚醫院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鐘文宏表示,一般輕微的藥物過敏最主要的治療,是憑藉早期診斷、停止使用可能造成過敏的藥物即可改善症狀。但嚴重皮膚藥物過敏反應的病患,如「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 SJS)和「毒性表皮溶解症」( TEN)患者通常在服用藥物 1、 2週後,就會漸漸出現過敏症狀。
這類病患在症狀出現後,即使停止藥物,很多病患依舊會持續進展、惡化,引起全身性免疫反應,嚴重更會造成死亡,死亡率高達 30-40%。另外有 2成病人會有嚴重的眼睛後遺症,甚至導致失明。
過去對於這些嚴重皮膚藥物過敏,並無有效的治療方式,最常使用的藥物是全身性類固醇,但鐘文宏說,這種治療方式對嚴重皮膚藥物過敏的效果仍未知,另依國外的文獻統計,對死亡率並無顯著改善;若病人有其他併發症,如感染、消化性潰瘍、高血壓、高血糖等,使用全身類固醇治療時,常會讓併發症惡化。
長庚醫療團隊耗時 5年進行相關過敏研究,發現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毒性表皮溶解症發作時,患者血中的「腫瘤壞死因子( TNF-a)」會顯著上升,便決定嘗試利用抑制腫瘤壞死因子的生物製劑 anti-TNF-α治療。
鐘文宏說,研究團隊在 2009? 2016年期間收募 96名 SJS、 TEN病患,比較傳統類固醇治療和生物製劑對於病人皮膚癒合和降低死亡率的療效。發現生物製劑可降低約一半死亡率,並可縮短患者皮膚癒合時間,另外,腸胃道出血的嚴重副作用亦大幅降低,研究結果 3月刊登在國際「臨床研究期刊」。
國內 1年約有近百例是屬於具致命性的嚴重皮膚藥物過敏的病例,早期症狀主要為發燒、喉嚨痛、嘴唇及口腔黏膜潰爛、皮膚紅疹到水泡等,若發現有這些症狀應停止使用過敏藥物,立即就醫。
留言列表